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非必需氨基酸,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分子式为C5H10N2O3,分子量为146.15,CAS号为56-85-9。
谷氨酰胺的化学结构
为白色斜方晶系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嗅,微甜,于185℃熔化并分解,结晶状态下稳定,溶于水(4.25g/100ml,25℃),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醋酸乙酯和氯仿等,熔点在185~186℃。
二、主要来源与生产制备方法
主要来源 动物和植物中都含有谷氨酰胺,饮食来源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以瘦肉、鱼肉、豆类、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中含量较多,游离的谷氨酰胺存在于蔬菜汁和发酵食品中。
生产制备方法 常以精制玉米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结晶等工艺制得。
三、生理功能及作用
细胞能量来源 研究表明[1]谷氨酰胺是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的代谢底物,通过谷氨酰胺酵解途径,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为细胞合成DNA和mRNA提供嘌呤,是嘧啶和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前体。提供氨基葡萄糖,是GTP和NAD合成的氮前体。
改善胃肠营养 研究表明[2],肠外途径提供谷氨酰胺均可有效地防止肠道黏膜萎缩,保持正常肠道黏膜重量、结构及蛋白质含量,增强肠道细胞活性,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易位。
调节免疫 文献报道[3]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蛋白质的合成,都必需依赖充足的谷氨酰胺供应。
其他 参与合成谷胱甘肽,改善脑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
四、安全性研究
人群资料 尚未查到有效安全性评价资料。
临床试验发现,谷氨酰胺可改善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外伤、癌症或严重传染病患者对其需求高。
代谢情况 谷氨酰胺是肌肉中最丰富游离氨基酸,占人体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谷氨酰胺的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一般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以谷氨酰胺形式由血液运送到肝,经酶催化分解成谷氨酸和氨,再经尿素循环,使氨转化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氮约有l/3以谷氨酰胺形式经血液运输,餐后由肌肉输出的氮也主要以谷氨酰胺形式转移。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LD50=7500mg/kg。
遗传毒性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亚慢性毒性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慢性毒性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生殖与发育毒性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其他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五、常见使用方法与调查/推荐摄入量
常见使用方法
食品 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可改善食品风味。
保健食品 可用于调节免疫、促进肠道健康的保健食品,也可应用于特殊人群食品,如运动员食品。
其他 可作为药品。
调查/推荐摄入量
调查摄入量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推荐摄入量 谷氨酰胺为非必需氨基酸,尚无权威推荐量。其他参考剂量如每天20g用于治疗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和腹泻。每天40g用于艾滋病病人、进行化疗的癌症病人和烧伤病人。用量1~0.3g/kg,服用数周无临床症状。
六、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评价、批准、认可情况
中国 谷氨酰胺在1999年被批准为临床研究的新药品种,公告(第1号)国药管注[1999]108号。谷氨酰氨也是保健食品的常用原料。
美国 FDA认为是安全物质(GRAS),作为膳食补充剂成分在1994年之前即已使用。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See specs in 172.320.)。
欧盟 EFSA于2009年对谷氨酰胺相关健康声称的科学建议认为,谷氨酰胺可支持免疫系统(support of immune system)或提高免疫功能(contribution of the immune fuction)的理由是不够充足的,也尚不能支持与肠道健康相关的声称。
澳/新 标准2.9.4在运动员食品中规定谷氨酰胺每天最大添加剂量为1900mg[5]。
其他 日本福利保障和健康部在2005年发布的通告(NO.498)认为组氨酸对人体健康没有潜在危害[6]。
七、注意事项和禁忌
不适宜人群 Gln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氨,引起酸碱平衡变化,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应用时应当注意。另外,糖尿病病人应当谨慎使用谷氨酰胺作为补充剂。
禁忌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与药物相互作用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其他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